顯示具有 Web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Web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11-22

如何自動回收 IIS 的 Application Pool


在IIS6 中,ASP.NET default 是跑在 worker process isolation mode

即,我們可以透過 Application Pool 的設定,讓不同的 ASP.NET 應用程式,跑在不同的 application pool中,由不同的 worker process 來處理,這樣的做法,可以避免將一個雞蛋放在同一個籠子裡,讓表現異常的應用程式,沒法影響到在其它Application Pool 中的程式

談到「異常」的應用程式...

有些人寫出來的APP就是莫明奇妙會掛點、Hang住、出問題~
積極的處理方式是做完整的測試、Code Review將問題查出並修正
消極的處理方式則是進行 IIS重啟(iisreset) 或 Application Pool Recycle(應用程式集區回收),看看有沒有辦法恢復正常

因使用IIS重啟是整個IIS都會被影響到,所以 可以就發生問題的Application Pool 進行回收 以降低影響範圍

Application Pool Recycle 這種被動的方式,除了可透過application pool 設定進行定期的回收外:


有時,我們可能想要透過一監測程式,在監測到有異常時,才執行application pool 回收
更甚者,我們可能在一台主機監測,而需要回收遠端主機的 application pool...

此時,主要可透過兩種方式來達成:

A. 透過 WMI 的方式, 我有 google 到下列的方式,但未試做:
http://gallery.technet.microsoft.com/ScriptCenter/en-us/22b10d93-e734-4fda-8ebe-2df30e54c64b
http://www.vistax64.com/powershell/103705-remote-application-pool-recycle-using-wmi-powershell.html
http://forums.iis.net/p/1033115/1421721.aspx

B. 透過 IIS 主機內建的 c:\windows\system32\iisapp.vbs 此 script,並搭配如 psexec 此類的遠端執行shell 指命的tool, 來達成:

iisapp.vbs 用法:

C:\>cscript c:\windows\system32\iisapp.vbs /a {ApplicationPoolName} /r

搭配 psexec 在 C# 程式中,可以用這種方式來達成遠端回收 application pool的效果:

Process process = new Process();
process.StartInfo.FileName = @"D:\PsTools\psexec.exe";
process.StartInfo.Arguments = @"\\{原端主機IP} -u {帳號} -p {密碼} cscript c:\windows\system32\iisapp.vbs /a {要回收的application pool name} /r";
process.StartInfo.UseShellExecute = false;
process.StartInfo.RedirectStandardOutput = true;
process.Start();
process.WaitForExit();

psexec 為 PsTools 內的一項utility,可在此下載


閱讀全文...

Axis2 與 .Net 1.1 Web Services 互通性問題


最近在實驗 Java Client to .Net Web Services 的互通性

Java 的部分,是使用 Apache 的 Axis 2

當我用 Axis 2 呼叫用 VS 2003 開發出來的 .Net 1.1 Web Services 時,總是會出現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org.apache.axis2.AxisFault: Transport error: 404 Error: Not Found

百思不得其解,但使用 Axis 1 時,卻可正常呼叫

透過 WireShark 查知,Axis 2 在用 Http 傳送封包時,Transfer-Encoding 預設係使用 Http 1.1 規範裡新增的 Chunked Encoding 方式傳遞(HTTP Header ->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而 Axis 1 則不使用 Chunked Encoding

因此,第一直覺,猜想是不是 IIS 的 metabase 設定中 ( C:\WINDOWS\system32\inetsrv\MetaBase.xml)AspEnableChunkedEncoding 這個設定值設成 FALSE 了? (Default 是 TRUE)

但 check 了一下,發現 IIS 有 enable Chunked Encoding

因此,就懷疑是不是 .Net Web Services 不直援 HTTP Chunked Encoding ?? 與用來開發的 .Net 版本有沒有關 ??

所以,就分別使用 VS 2003, 2005, 2008, 2010 製做 Web Services 來實驗

結果發現 不管 IIS 的 AspEnableChunkedEncoding 設定為何
VS 2003 開發出的 Web Services 是不能透過 Chunked Encoding 方式呼叫的
而 VS 2005 以上的版本開發出的 Web Services 則無此限制

因此,若使用 Axis 2 呼叫用 VS 2003 開發出的 Web Services 時,可以調整 Axis 2 呼叫時的參數,以正常呼叫 Web Services, 如下例(註: 我是使用 Axis2 預設的 "ADB Binding" -> XML to Object 的Binding方法啦):

Service1Stub stub = new Service1Stub(); stub._getServiceClient().getOptions().setProperty(org.apache.axis2.transport.http.HTTPConstants.CHUNKED, Boolean.FALSE);
Service1Stub.HelloWorld hello = new Service1Stub.HelloWorld();
hello.setName("test");
System.out.println(stub.helloWorld(hello).getHelloWorldResult());

(註: 用 Eclipse 產生 Axis Web Services Client Project 時,目前預設是走 Axis 1, 若用 Axis2 附的 WSDL2Java 來產生 Web Services Stub 的話,則是走 Axis 2)

P.S. 這是我測試的結果啦~ 若大家有其它經驗 請再跟我分享 :)


閱讀全文...

2010-02-23

Notes: ASP.NET Diagnostics


1. Perfmon - windows 內建的 performance monitor

2. IIS Log + Log Parser -> 分析執行時間過長網頁
a. 加入 time-taken log 欄位
b. 安裝 Log Parser, 下 query 統計查詢:

logparser "select top 10 cs-uri-stem, time-taken from ex071105.log group by cs-uri-stem order by time-taken desc" -q:on

3. 安裝微軟 Debug Diagnostic Tool v1.1
a. 可透過 wizard 設定要監控的網址及效能門檻植,並在超過門檻時 進行相關process 的 memory dump, 並透過該工具內建的script 進行分析以產生報表 (可 check memory leak, application hang的問題)
b. 可自製 Debug Diagnostic Service 使用的 script ( C:\Program Files\DebugDiag\Scripts\DbgSvc.vbs) 來自定 trigger core dump 的時機,如 當 Performance Counter 中的 Request Execution Time 超過一定時限時,trigger core dump ),範例可見 C:\Program Files\DebugDiag\Samples\ControlScripts\PerfTriggers\ASPNETExecutionTime\DbgSvc.vbs

ref: http://blogs.msdn.com/debugdiag/

4. 透過 request based tracing

How to Trace Requests for a Specific URL or Set of URLs (IIS 6.0)
How to Create a Provider File for Request-Based Tracing (IIS 6.0)
How to Process and View Trace Log Files (IIS 6.0)



閱讀全文...

2009-07-20

網頁效能調校方向及工具 (Web Performance Tips & Tools) - YSlow, Google Page Speed


從Tim Berners-Lee發明WWW以來,Web已經過17、18個年頭的發展
其成長速度 是呈指數型的爆炸性成長
Web的爆炸性成長 讓Browser變成每人每天最常使用的軟體、介面
從最原始的資訊呈現用途 到現在成為一應用程式的平台
從 HTML5, O3D, Native Client, Chrome OS, ... 都可以感覺到,未來的Web 只會更重要...

一個好的網站 在效能面 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網頁回應速度太過、呈現速度太慢 即使有好的應用、好的內容 但還是會被使用者所唾棄。
那到底要怎麼建構一個效能佳的網頁? 有什麼好的實務作法(BestPractice)? 有什麼工具可以幫忙檢查?

下列的參考文章,分別是Yahoo & Google針對網頁開發在效能面的最佳實務作法說明,這些文章 提示了網頁開發者一些效能提升的重點(如: 降低Http Request 數,減少網頁及網頁組成之Size, Cache的使用, Http Compression的使用,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的使用, 網頁及網頁組成在Server端的分散佈署, JavaScript、CSS 在網頁上的放置位置, ... 等),從基本的觀念、到建階的方法,資訊非常的完整且值得參考,對於網頁效能提升有興趣的人,絕對值得一看!!

此外,Yahoo 及 Google 也各自依各自所提的網頁效能的要點,製做了檢查、分析的工具,讓網頁開發者透過該工具即可很快的知道自已的網頁在效能上還有什麼需要調整改進之處(會產出recommendation report)。這兩個工具分別的 Yahoo YSlow(Firefox的plugin)、Google Page Speed(Firefox上firebug的plugin),順便一提,在這部分 Yahoo 的資訊分享及工具都比Google還快,Google在這點看來,是me too、是follower :Q 不過 看來 這兩個東西 都跟 Steve Souders有關... Steve 原本在 Yahoo 工作時 發展了YSlow,但 後來跳槽到Google ...
另外,若只是想單純的check 每個網頁、網頁組件的下載速度,Http Watch這個工具,也值得一試。


參考文章:
Yahoo: Best Practices for Speeding Up Your Web Site
Google: Web Performance Best Practices

檢測工具:
Yahoo! YSlow
Google Page Speed
Http Watch

以下,是拿 udn.com (聯合新聞網)為標靶,用YSlow, Google Page Speed來看看這個新網網站的首頁有什麼需要加強的部分 :Q 也讓讀者感受一下,這兩個Tool的威力..

YSlow:



Google Page Speed:




閱讀全文...

2009-07-15

[Notes] The Continuing Metamorphosis of the Web - 未來10年Web的發展重點


今年在馬德里舉辦的 18th WWW Conference
Google 的一位副總 Alfred Spector(VP Research and Special Initiatives)以The Continuing Metamorphosis of the Web為主題,提出他對未來5-10年Web的發展方向的看法,整個演講的主軸在於未來Web發展的三大方向 ---

1. Totally Transparent Processing
2. Distributed Computing
3. Hybrid, no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摘要如下:


1. Totally Transparent Processing
將 文字、圖片、聲音、影像 這些以不同形式存在的資料源、輸入
經過轉換後視為一體來處理、關聯
如: Voice Search, Translation, Voice to Text, Image Search, Image Recognition, ... 等應用,感覺非常的偉大。

2. Distributed Computing
Cloud Computing 為目前非常紅的東西
也可說這是 Web or Computing 演進到現在 而自然的一個產物
為了系統的scalability, performance, latency, resource utilization, availability, cost, ... 等考量,提供的運算資源要能快速的長大並易於管理
cloud computing 因應而起
Amazon E3, Google App Engine, Microsoft Azure, ... 等並提供這樣一個運算環境及商業方案

順待一題,過去幾年很火熱的Grid Computing, Utility Computing 早已萬佛歸宗
目前針對這種分散式的運算 Cloud Computing 算是一個共用的名詞了

3. Hybrid, no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這裡主要是講,除了傳統的人工智慧外,新的看法是混入「人的智慧」,也就是user-feedback or 利用user產出的資料來提供電腦運算時的「智慧」能力
像是 google translation, 最早期是用 RBMT(Rule-Based Machine Translation),
到目前已經是純用 SMT(Statistical Machine Learning)的方法來做機器翻譯。在圖形的關聯性也是,Google 已經在image search裡面埋下user feedback的機制,透過眾大網民的力量,建立最有效的關聯性資料。

以上~ 大概做的一些摘要,很多都非我專業領域,若有錯誤 可以指正、一起討論 :)

參考資料:
簡報: http://www2009.eprints.org/214/1/www2009azsv4FinalV3.pdf
簡報及影片: http://videolectures.net/www09_spector_cmw/


閱讀全文...

2009-05-11

Google Chrome 影音廣告


下面這隻廣告,是Google Japan Team弄的,會在TV上放送哦 :)


Chrome 廣告合輯(連結)


閱讀全文...

2009-04-13

CodeMirror 介紹 - 在Web上呈現程式語言內容



一般的programmer總會想在 web 上面去分享自已的一些sample code
但是,html 對於一般程式語言用的換行、tab符號 都視為空白
且,Browser也缺乏對 programmer language syntax high-lighting/coloring, code indentation(縮行)..等功能
所以,我們單純的把程式碼做為 html 的文字內容時,常常得到的是一串很醜、沒斷行的字串
就算加了 pre 這個 html tag, 能保留斷行、空白 但也無法擁有 syntax hilight 的功能
一般,可能用貼圖的方式 or 檔案下載的方式 來提供這些程式碼的內容
或是自訂css來做呈現~
但這些方法都比較間接 也比較麻煩一點...

Code Mirror 就是為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所生的一套 javascript library
基本上,它提供了一個 code editor 的介面
提供了數種程式語言的呈現及編輯介面 (只要依它定的規則去寫parser,就可以再延伸其它語言的應用),使用者可以很清義的透過 javascript 來使用、設定呈現的效果
目前支援的語言有 HTML ,XML, JavaScript, Python, CSS, SPARQL, PHP
透過 CodeMirror config值的設定,可以定義該呈現區塊處理的程式語言為何(parser)、呈現方式為何(css file)、要不要有行號、要不要自動換行(wrapping)...等功能
可說是非常的方便~

連 Google 的 API playground, Google Earth KML Sampler 都是透過code mirror來打造出一個可線上編輯、執行JavaScript的環境

下面是我試用的結果:


閱讀全文...

Yahoo Pipes: Web資料擷取處理引擎介紹


Yahoo Pipes 可以依你定義的資料流處理方式,幫你進行 web 資料(rss, atom, csv, ..)的擷取、處理、輸出(format: rss, json, ...)

好處是 透過 pipies 作為資料處理引擎,不用將資料處理邏輯放在自家的 server 上 而是 host 在 yahoo

透過拖拉的方式 將資料處理邏輯定義好(如, 取得、匯集、過濾、排序...等) 也可省掉很多 coding的時間及人力

之前寫的 sample 而言

就是透過 yahoo pipes 裡user定義好的資料處理流程,將 RSS / ATOM feed 轉成 JSON format

以達到 不用 server side code (proxy) 來達到 client 端跨domain 的資料擷取
(註: 因為 Same Origin Policy 的關係,在AJAX的實作中,client side script 不能透過XMLHttpRequest 存取不同domain的web resources,此時 proxy 是一種walkaround來繞過這種問題的解決方式)

這樣,甚至根本就不用 server side 的程式,就可做很多 mashup 的應用 :Q

供各位參考~ 還滿有趣的


閱讀全文...

2009-03-19

JavaScript 之哀愁 & 學習資源


Douglas Crockford 在 Google Tech Talk 的一個演講: JavaScript: The Good Parts

裡面提到了 JavaScript的美麗與哀愁

多數人 認為 這是一個很簡單、不重要的語言,所以 都是需要用到時 去抄、去改、去湊、去查
然後~ 拼出一個好像可以work的東西
JavaScript 語法長的很像 C, Java 不過 實質的內容 則是差很多
所以囉~ 寫出來的東西 錯誤連連、不好Debug 就怪到這語言設計不好的頭上啦~
當然 這語言設計是有一些缺失 不過 也有很多值得讚美的地方~
JavaScript: The Good Parts這個talk 裡就為JavaScript做了一些平反

演講裡面~ 有提到 其實 JavaScript是當今世上最重要的語言
不無道理~ 現在 有哪台電腦上沒有browser、沒有JavaScript Interpreter ?
哪個網站沒用 JavaScript? 不搞Web2.0 ?

So, 既然這麼重要 當然應該要好好的熟悉它

因為本身對這語言 就像 Douglas Crockford 說的一樣... 還真的沒有好好的去研究他過
所以 也在網路上Search一番,有些資源 看來不錯~ 也在這兒做個整理囉:



閱讀全文...

RSS Extending (RSS 擴充)


RSS 2.0 是可擴充且相容於 RSS 1.0 的
擴充的方法很簡單,只要不是 RSS 2.0 規範的標準 tag (XML Element)
都要用namespace來限定它(qulified) 這樣就可以進行RSS的擴充了~
這類在其它 namespace定義的RSS擴充用tag,在RSS世界裡 叫叫 RSS Module
因為 RSS 2.0定義的tag,都是 unqualified 的 (在XML Schema內: elementFormDefault="unqualified"),且 RSS2.0 的 tag name 為 RSS1.0 的superset
所以 RSS2.0 的reader 也可以吃 RSS1.0的feed(相容)

以下是 OpenSearch RSS2.0 Module的一個擴充實例:
--
備註一下: http://www.rssboard.org/rss-specification

Extending RSS *

RSS originated in 1999, and has strived to be a simple, easy to understand format, with relatively modest goals. After it became a popular format, developers wanted to extend it using modules defined in namespaces, asspecified by the W3C.

RSS 2.0 adds that capability, following a simple rule. A RSS feed may contain elements and attributes not described on this page, only if those elements and attributes are defined in a namespace.

The elements defined in this document are not themselves members of a namespace, so that RSS 2.0 can remain compatible with previous versions in the following sense -- a version 0.91 or 0.92 file is also a valid 2.0 file. If the elements of RSS 2.0 were in a namespace, this constraint would break, a version 0.9x file would not be a valid 2.0


閱讀全文...

2009-03-18

Google Chrome Next Beta Release...


Google Chrome Next Beta 可以下載來看看~ 目前最新Beta版本為 2.0.169.1

速度比目前release的stable版本快了 30~50%

也多加了 auto-scroll, form auto-filled, full page zoom, .. 等功能

比較奇怪的是,tab drag 的功能 多了一項,把tab拉到chrome視窗側邊時 可以有視窗並排的效果
(呃.. 這功能要幹嘛?... 好吧... 對照兩個網頁時 有一點小用吧)


閱讀全文...

2009-02-28

Safari 4 Beta - World's fastest browser


Web Browser 的大戰 真的慢慢的展開了~


Apple 已開放新版的 Safari 4 Beta 版供 Mac or Windows user 下載使用

在新版的Safari裡面

在速度上: 強調 HTML Rendering 的速度、Java Script Engine速度 都是世界最快,與其它Browser相比,幾乎都是用倍數來算的...

在標準上: 強調對於標準的支援~ 諸如 HTTP5, CSS3 等最新標準

在功能上: Top Sites, History Search, Cover Flow ... 等,都是另人驚豔的功能
雖說,Top Sites 提供user最常瀏覽網頁的功能以及History Search提供最近的瀏覽紀錄供叫用的功能就跟Chrome or Google新版Tool Bar提供的功能一樣,但是 透過 Apple的美學、透過Cover Flow的介面 硬是活生生的讓人覺的好像好棒~

這裡是Safari 4 Beta Release的消息來源
這裡可以看到 Safari 4 Beta 與不同瀏覽器的效能比較(IE8 Beta 也被拿來比,IE 系列的 都被電的慘歪歪的...)

總而言之~ 我衝著那速度感跟外觀~ 馬上就暫時拋開 Firefox & Chrome & 開始試用了 :)

有興趣的人也可以試玩看看

--
Cover Flow 的漂亮介面:




閱讀全文...

Google Apps Status Dashboard


Apps Status Dashboard 大致上就是: 針對google透過google apps提供的各項 service 提供目前及歷史的 healthy status 簡單報表及說明

不在google apps涵蓋範圍內的服務 不知目前有無類似的reporting機制

BTW, 因為google apps 設定的服務對象是在企業用戶

既然目的是要賣錢的 Service Level 的 Monitoring & Reporting 是相當的重要~

這樣的資訊揭露 算是必要的 也才可以對客戶有一個交待

未來 資訊應該會愈來愈多 愈細化~ 儲如 service availability, efficiency, ... 等更確切的指標 應該也會一一出來吧

雖然如此,一家公司~ 肯把這樣的資訊開誠佈公、讓所有的大眾知道 真的是不容易~ 拍拍手~

--


閱讀全文...

Google Chrome 防當機控制 ?!


雖說 Chrome 以 process per tab 的方式,將不同的tab isolate至不同的process

降低了因某 tab 的問題 導致browser crash 的機會...

但是... 今天... 我的確在windows的環境當中 用chrome... 然後... 當掉了

哈哈~ 可是 我覺的 這是因為 Microsoft 的問題 應該不是Chrome的問題才對 :Q

BTW, google 現在對功能的導覽影片 也有中文了耶~ 講的又慢又文縐縐的... 聽的還真不大習慣...


閱讀全文...

Google Tool Bar 6 Beta for IE / Google Tool Bar 5 Beta for FireFox (Google 工具列)


Google 推出了新版工具列的Beta版本,包含:
Google Tool Bar 5 for FireFox 的 Beta版本 &
Google Tool Bar 6 for IE 的 Beta版本

但是還是一樣沒有提供for chrome的版本

用chrome對我個人來講最大的困擾是~ 少了google tool bar 真的讓我使用上較不方便
像是,bookmark就無法像裝了google tool bar一樣容易存取/跨電腦分享
不過 目前這版chrome大概只是為了驗證新的 process per tab 的概念跟rendering&javascript enginge的速度吧...

BTW, 新版的 Google Tool Bar 有些新功能

1. 可以把 google gadgets加到tool bar的按鈕列~ 用起來 有些噁心~ 個人覺的呈現介面太小了 看不慣,不過 把一些小工具做成按鈕 隨時可以叫出來 又不用回到更噁心的iGoogle就能用~ 個人覺的還不賴~ 也很符合google想把browser/Web當作OS的企圖

2. 把chrome那一套搬過來: 新增tab時 會把常上的網站、最近關閉的分頁(tab)、最近新增的書籤 都呈現在新分頁的預設畫面中 --> 個人覺的這功能 還算ok用

3. tool bar 的設定,可以跨電腦 share 囉~ 就好像shared bookmark 一樣

4. Quick Search Box(QSB)功能: 要裝 for IE 的 toolbar 才有
在windows的工具上 出現了Google的按鈕,按個 Ctrl+Space就可以開始進行搜尋
(因為Ctrl+Space被佔用掉了 所以 我是用Alt+Space) 搜尋的東西除了網頁,還包含
本機電腦的應用程式~ 當然 免不了的 也會有搜尋的提示 以及 針對搜尋的結果可執行程式 or 打開網頁的功能。印象中 MAC OS X 的Finder 也有類似的功能,這功能 真的很優~ 透過google toolbar 完全把微軟OS變棒了 :) 哈哈...


閱讀全文...

2009-02-27

Goole Search, Gmail, Blogger... 相繼出錯~ Google 怎麼了 ?


Google 的產品品質 一向是讓人非常滿意~

不過 最近 好像頻頻出錯~

包含

2009/1/31 因為惡意網站的設定問題(malware filter, http://stopbadware.org/),讓google search出來的網站 都被標示上「惡意網站的標籤)

2009/2/24 Gmail outage, 聽說是設備當機?! 約二個半小時恢復正常

2009/2/27 上午使用Blogger時,發現 主頁資訊出不來,firebug show 出一些 javascript error
應該也是 google 出了什麼問題才對

其實,資訊系統出錯 在所難免 所以 我也不會像網友嘰嘲Gmail為 GFail.. 哈
反而覺的 google 還是有點人性的 :)
以後 系統出包,我們就可以把google的例子拿出來講 看可不可以擋掉一些炮火攻擊 哈哈..


閱讀全文...

SOP - Same Origin Policy (Browser Security Policy)


Same Origin Policy(SOP) 是一般 browser 針對 client-side script(如java script) 在安全性上面的一項處理原則

由於 client-side script 是在使用者的作業環境中進行,而在使用者的環境當中,常有一些穩私性的資料(如 cookie, 瀏覽行為...等),為避免這些 client-side script 去存取client端穩私資訊後 送交給無法限定範圍的遠端伺服器,所以 有了 SOP 這個原則

簡單講,就是client-side script不能存取所在網頁之外的資源
例如: 使用者目前瀏覽網頁為 http://example.com 上面有運行一些 javascript
依 SOP 的原則,browser 只會容許 javascript 存取 http://exmaple.com/* 下的資源
其它domain(e.g., http://malware.com), subdoamin(e.g., http://sex.example.com), domain 同port不同的(e.g., https://example.com),browser都不允許 client-side script來存取

當然~ 目前 Web 2.0, AJAX, Mashup 大量運用到 client-side script的技術,所以 SOP 也變成這些新設計方法的一大限制

不過~ 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繞過這個限制,即 work-around solution
目前我知道的方法如下:

1. 透過proxy的方式處理
即在網頁所在的Web server 建立一 proxy功能,所有要繞過SOP檢查的client-side script存取 都透過這個proxy去拿或處理~ 這種做法的先決條件是,開發人員要有辦法在該 Web server 上面開發並佈署上這個proxy的功能

2. 透過 HTTP 內 document.domain 的設定 解決跨sub-domain的限制
透過 設定 HTTP DOM裡面的 document.domain 值
只要 script 所在網頁的 document.domain值 與 資源所在網頁的 document.domain值一樣
Browser即會允許存取
注意: 這只能用來解決 跨 sub-domain (e.g., AAA.example.com 及 BBB.example.com)
而不能跳離跨domain的限制

3. JASONP (JASON with Padding)
基本原理有3個

1. html 裡頭的 script src (即 script 的來源)並不限定只能在 local domain
2. 利用 javascript 可以操作 HTML DOM 的特性讓 javascript 動態的引用外部script
即,增加一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url + parameter + call back function] 的 tag
3. 透過 client-side script與不同domain的service的配合(有點暗通款取的味道)
讓 另一domain有動態吐出script 並配合在script內加入 client-side定義好的
call back function 的能力

所以,只要遠端的server支援JASONP,那麼就可以透過動態插入 script tag及script src,
來取得遠端的 script 資料(裡面可能含有動能改變的data 及client端的call back function),script-client端 在動態取得這些所謂遠端的script資料後 即會在client端運行
這些script,透過callback function的機制 會再與原先設計用來handle JSONP的client端
script 碼有一關連性~ 最後 達到目的 繞過SOP的限制

下面應該是最早提出JSONP的的文章: Remote JSON - JSONP,我認為比較難懂
下面這篇文章,我認為較淺顯易懂: 利用 jsonp 进行 Javascript 的跨域数据访问

--
其它參考: wikipedia: SOP


閱讀全文...

2009-02-25

Google App Engine Billing (GAE, Google Application Engine 收費方案)


Google 去年四月推出的 Application Engine 服務

提供免費的運算資源供開發者佈署開發完成的程式供Web User使用

限額是每月不超過 500萬個 page view

今天在 app engine 的blog看到,GAE公佈了收費模式

文中提到~ 雖然目前提供限額的免費資源

不過 使用者的使用狀況可能太好了 使得 目前資源有不夠的狀況

未來,雖仍會提供500萬個page view的免費quota, 不過資源會在90天內做適度的調整
(一定是調小的啊...)

若要取得額外的Quota, 則需另外付費

下列是我目前用的免費帳號的 resource 分配狀況

依照google 的計價方式的話,1個app google 每天免費送你 7.035塊美金耶 :Q

聽起來還滿爽的唷 :) 呵呵...

依這樣的 Service Level, 一年大概二千六百塊美金, 折算台幣約九萬塊~

不用maintain 底層的infrastructure, 機房, 電力, 備援, ... 等有的沒的... 我想 這種價格應該算值得吧 :)

Resource Allocations:

Resource Budget Unit Cost Paid Quota Free Quota Total Daily Quota
CPU Time n/a $0.10/CPU hour n/a 46.30 46.30 CPU hours
Bandwidth Out n/a $0.12/GByte n/a 10.00 10.00 GBytes
Bandwidth In n/a $0.10/GByte n/a 10.00 10.00 GBytes
Stored Data n/a $0.005/GByte-day n/a 1.00 1.00 GBytes
Recipients Emailed n/a $0.0001/Email n/a 2,000.00 2,000.00 Emails
Max Daily Budget: n/a



所以囉~ GAE後台的管理介面 就多了付費設定這一項 :Q



資訊來源: http://googleappengine.blogspot.com/2009/02/new-grow-your-app-beyond-free-quotas.html


閱讀全文...

2009-02-17

Google Chrome comic - Chrome設計的背景


Google 也出漫畫了哦: Google Chrome Comic

Google委託了Scott McCloud這個畫家,透過與20多位google engineers的interview

用漫畫的方式,呈現出 chrome發展的背景以及重要的設計

若即早報名今年的Google I/O活動,主辦單位會送你一本hard copy 哦 :)

以下是我從這本漫畫看到的一些重點:

* 因Web application日漸普及,Browser也變成一執行application的重要平台,有重新發展以因應需求的需要

* 有別已往整個browser在OS看來是single process的設計
chrome 是採 multi-process 的架構,即一個 browser tab 為一單一的process
整個browser不會因為單一tab crash掉,而整個browser都垮掉

* 採用 WEBKIT opensource rendering engine (與 Safari相同)
提升頁面處理效率

* garbage collection 更有效率
過往single-process model, 在關閉單一Tab時仍可能有部分resource沒被釋放掉,
由於 memory fragementation的關係,在另開新tab時 因為剩餘的address space不夠
仍需再allocate新的address space供該process使用,久而久之就算把tab關掉 也無法解決
browser佔用大量resource導致系統變慢的可能
筆者不論在 IE/Firefox 都真的有這樣的經驗,最終 只能把整個 browser關掉、重啟來解決
Chrome 的 multi-process的model 每個 tab 都是獨立 process 在關閉tab時 resource是完全釋放的

* 每個Chrome Tab 所花用的 cpu/memory 都可透過其 chrome task manager來檢視其資源使用狀況,更容易找出來執行效果不佳的web site為何

* 透過大量的設備及page rank資料,進行涵蓋面廣且抓到重點web site的自動測試
以確保chrome的品質

* 採 V8 javascript virtual machine 提升 java script 處理效率
V8為 位於丹麥的google 團隊發展,並有 opensource 供它人使用

* V8對javascript 的處理,採用 dynamic code generation的技術,將java script compile為
machine code執行,更快、更有效率
(有別一般 interpret式的 java script engine, 每次要執行 javascript時 都要重新interpret一次)
另,有別過往javascript virtual machine 對 garbage collection 採的 conservative garbage collection機制,因java script都被v8 轉成machine code了,故可對memory使用有精確的常握,
故可採用 precise & incremental 式的garbage collection, 讓記憶體的回收更有效

* OMNIBox 做為 URL 的輸入列,但又不同於過往的URL Bar
除提供url auto-completion功能外,亦會依user的瀏覽歷史 做出類似搜尋+字詞提示的功能
假設,今日我瀏覽過一個汽車網站,我也許只要在 OMNIBox內打上 C.. 就會出現該網站的URL..

* NEW Tab的處理
不同於browser的home or 空白頁設定
Ghrome依 user 在 OMNIBox的輸入及瀏覽歷史,在 new tab 內會呈現出
最常光顧的站台 & 搜尋供user直接點選

* 提供privacy mode(無痕模式)
即,提供一個readonly 的瀏覽環境,google 會在該chrome tab(process)關閉後清除所有資料
(包含 cookie, brows history....)

* 針對 malware / phishing site 的處理
- SANDBOX設計 讓browser被攻陷的機會降低
- 持續自動更新惡意網列表

* Google Gears (Opensource)
為一Browser extention的API,可擴充 browser能力(含 chrome)
以提供更進階的 web application所需
當然,google 也想讓這個東西 變成一個標準
那麼,未來的 web app 與傳統跑在os上的app 的距離會日漸縮小

* Google Lives on the Internet --- google 也希望透過 OpenSource 的無私精神
釋出上述多項技術的opensource 供研究發展 讓 Web 的應用能快速進步

--
以上~ 儘量寫囉 應該也是有不少寫錯的東西啦 :Q


閱讀全文...

2009-02-14

Google Map - Street View 功能


Google 的街景圖示做的真的太細太屌了啦 :)

這是 Google Map從幾年前開始的計劃

早先的 Google Map 先是有衛星圖、接著 加入國界、地區街道標示、地圖後...

更恐怖的這個街景圖是 google 用車子 沿街拍出來的

最早只有美國部分地區有 現在美國應該已經做全了

日本也有很多地方的街景都拍好了 也在google map 上可以看到

台灣則是預計今年會開放這項服務 (這禮拜一 剛好在看到google street view的工程車在信義路上拍 我還故意在他後頭停留了一下... :) )

anyway, 既然日本拍好了 我也去日本玩過 就去找了一下當時的照片...

我只能說 google 太強了... 看看下面的對照你就知...

1. 小樽運河旁-Google 版
google map link


MinChuan比對版:



2. 小樽運河旁-Google 版

這裡是小樽運河,三點鐘方向那間小木屋是 小樽觀光案內所

MinChuan比對版:


一群高中女生班遊吧~ 在小樽運河旁 被我偷拍 :Q

3. 小樽郵局-Google 版



MinChuan比對版:



4. 六花亭 北果樓 -Google 版
google map link


MinChuan比對版:



這兩家賣的菓子很有名哦~ 我也有買說 ;)

------------------------------------------------------------------------------------------------
Google Car 長這樣 (引用自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52744)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