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Googl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Googl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07-20

網頁效能調校方向及工具 (Web Performance Tips & Tools) - YSlow, Google Page Speed


從Tim Berners-Lee發明WWW以來,Web已經過17、18個年頭的發展
其成長速度 是呈指數型的爆炸性成長
Web的爆炸性成長 讓Browser變成每人每天最常使用的軟體、介面
從最原始的資訊呈現用途 到現在成為一應用程式的平台
從 HTML5, O3D, Native Client, Chrome OS, ... 都可以感覺到,未來的Web 只會更重要...

一個好的網站 在效能面 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網頁回應速度太過、呈現速度太慢 即使有好的應用、好的內容 但還是會被使用者所唾棄。
那到底要怎麼建構一個效能佳的網頁? 有什麼好的實務作法(BestPractice)? 有什麼工具可以幫忙檢查?

下列的參考文章,分別是Yahoo & Google針對網頁開發在效能面的最佳實務作法說明,這些文章 提示了網頁開發者一些效能提升的重點(如: 降低Http Request 數,減少網頁及網頁組成之Size, Cache的使用, Http Compression的使用,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的使用, 網頁及網頁組成在Server端的分散佈署, JavaScript、CSS 在網頁上的放置位置, ... 等),從基本的觀念、到建階的方法,資訊非常的完整且值得參考,對於網頁效能提升有興趣的人,絕對值得一看!!

此外,Yahoo 及 Google 也各自依各自所提的網頁效能的要點,製做了檢查、分析的工具,讓網頁開發者透過該工具即可很快的知道自已的網頁在效能上還有什麼需要調整改進之處(會產出recommendation report)。這兩個工具分別的 Yahoo YSlow(Firefox的plugin)、Google Page Speed(Firefox上firebug的plugin),順便一提,在這部分 Yahoo 的資訊分享及工具都比Google還快,Google在這點看來,是me too、是follower :Q 不過 看來 這兩個東西 都跟 Steve Souders有關... Steve 原本在 Yahoo 工作時 發展了YSlow,但 後來跳槽到Google ...
另外,若只是想單純的check 每個網頁、網頁組件的下載速度,Http Watch這個工具,也值得一試。


參考文章:
Yahoo: Best Practices for Speeding Up Your Web Site
Google: Web Performance Best Practices

檢測工具:
Yahoo! YSlow
Google Page Speed
Http Watch

以下,是拿 udn.com (聯合新聞網)為標靶,用YSlow, Google Page Speed來看看這個新網網站的首頁有什麼需要加強的部分 :Q 也讓讀者感受一下,這兩個Tool的威力..

YSlow:



Google Page Speed:




閱讀全文...

2009-07-15

[Notes] The Continuing Metamorphosis of the Web - 未來10年Web的發展重點


今年在馬德里舉辦的 18th WWW Conference
Google 的一位副總 Alfred Spector(VP Research and Special Initiatives)以The Continuing Metamorphosis of the Web為主題,提出他對未來5-10年Web的發展方向的看法,整個演講的主軸在於未來Web發展的三大方向 ---

1. Totally Transparent Processing
2. Distributed Computing
3. Hybrid, no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摘要如下:


1. Totally Transparent Processing
將 文字、圖片、聲音、影像 這些以不同形式存在的資料源、輸入
經過轉換後視為一體來處理、關聯
如: Voice Search, Translation, Voice to Text, Image Search, Image Recognition, ... 等應用,感覺非常的偉大。

2. Distributed Computing
Cloud Computing 為目前非常紅的東西
也可說這是 Web or Computing 演進到現在 而自然的一個產物
為了系統的scalability, performance, latency, resource utilization, availability, cost, ... 等考量,提供的運算資源要能快速的長大並易於管理
cloud computing 因應而起
Amazon E3, Google App Engine, Microsoft Azure, ... 等並提供這樣一個運算環境及商業方案

順待一題,過去幾年很火熱的Grid Computing, Utility Computing 早已萬佛歸宗
目前針對這種分散式的運算 Cloud Computing 算是一個共用的名詞了

3. Hybrid, no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這裡主要是講,除了傳統的人工智慧外,新的看法是混入「人的智慧」,也就是user-feedback or 利用user產出的資料來提供電腦運算時的「智慧」能力
像是 google translation, 最早期是用 RBMT(Rule-Based Machine Translation),
到目前已經是純用 SMT(Statistical Machine Learning)的方法來做機器翻譯。在圖形的關聯性也是,Google 已經在image search裡面埋下user feedback的機制,透過眾大網民的力量,建立最有效的關聯性資料。

以上~ 大概做的一些摘要,很多都非我專業領域,若有錯誤 可以指正、一起討論 :)

參考資料:
簡報: http://www2009.eprints.org/214/1/www2009azsv4FinalV3.pdf
簡報及影片: http://videolectures.net/www09_spector_cmw/


閱讀全文...

2009-05-14

Google Server / DataCenter (Google 伺服器 & 機房)


http://news.cnet.com/8301-1001_3-10209580-92.html

這篇文章,說明 google 自製的伺服器 以及 像貨櫃屋般的模組機房設計
強者~ 軟體、硬體 都找最 TOP 的人來做 :Q

- 為了省成本、省電、提升用電效率 在伺服器的設計上 使用PC等級的組件
- 沒必要、沒用到的零組件(e.g., 顯卡...) 絕對不會出現在google server上
- server吃電的電壓與供電電壓一致,以免電壓轉換時的能量秏損
- 自制獨家電池式、內建於server上的UPC不斷電系統
- 使用 software 來補足便宜硬體可靠度及穩定度的不足
- 貨櫃屋般的機房,易於模組化的安裝、移動
- 節能且利用自然能量的機房冷確系統

... 看了就知啦 :)

下面這一則,則是 Google Data Center 的影片
Inside A Google Data Center


閱讀全文...

2009-05-11

Google Chrome 影音廣告


下面這隻廣告,是Google Japan Team弄的,會在TV上放送哦 :)


Chrome 廣告合輯(連結)


閱讀全文...

2009-05-08

Google: The 2008 Founders' Letter


Serge Brin 在今年Google年報(annual report)內給投資者的一封信

這是從 2004年開始,每年Larry Page & Serge Brin 開始做的一件事
有點像華倫.巴菲特從1977年開始,每年寫給股東的一封信(Buffet Letters)
從這些信件裡面,可以看到公司經營的大狀況、大方向
以下,是針對 Google 2008 annual report 裡,一些有趣的東西:

------

Web & Search:

1990: CERN裡面的 Tim Bernes Lee 為了資訊的分享,發展了全世界的第一個Web Page http://info.cern.ch/
1992: 世界上有26個web sites 了
1993: 每個新增的Web Site 都會post在這個網址http://www.dejavu.org/prep_whatsnew.htm,這時 大概每天增加一個web site
1998: 世上已有以千萬計的web pages了,此時 也是 google 在standford 開始研究search、甚至成立公司的一個開始點

google 首頁,這幾年來愈來愈簡單化了: http://blogoscoped.com/archive/2006-04-21-n63.html.

Books: 可在線上檢索上千萬本的書籍

Geo: 2004年10月買下 Keyhole(Google Earth的前身)後,後續提供Google Earth, Google Maps等服務

Ads: AdWords於2000年發表,2007年4月以31億美元買下DoubleClick,廣告的呈現也從文字、到影像,每年為廣告主創造50億美元的交易

Apps: Gmail 於2001年於Google 內部開始使用,2004年開放對外並提供1G的信箱空間(有別於當時一般webmail提供的 MB級信箱), 後續的 Google Docs, Site, Calendars, ... 都是架設在cloud computing 環境下的應用

Youtube: 每分鐘 Youtube會有15小時的影片被上傳,相當於每週會有86,000部電影長度的影像被上傳

Chrome: 2008年推出了搭載v8 javascript engine的 Google Browser: Chrome

Android: google 在2005年時買下了這家startup公司,並在2007年將android OS release出來

Atificial Intelligence(AI, 人工智慧):
automatic machine translation: 在 1640 個language-pairs 中做語言的自動翻譯
voice recognition / voice search: 語音辦識, 如 GOOG-411(Google Local Search Search)
search quality improvement: 利用既有data使得search品質提升


閱讀全文...

2009-04-06

Google April Fool's joke: 3D Chrome & Brain Search & ...


Google 在愚人節大開使用者玩笑

讓我笑到不行,真是很有趣的一家公司 :)

發現了幾個Google 的惡作劇,這次的惡作劇主題是: CADIE: 分散式人工智慧體

藉這這個強大的新技術,發展出了一些有趣的新APP


以下,是 Google 惡搞的成果 :

1. 3D Chrome


http://www.google.com/intl/en/landing/chrome/cadie/
Chrome 推出 3D 功能,只要下載並製做好3D立體眼鏡
按下Chrome的3D功能,即可用3D的效果來瀏覽網頁~
別擔心~ Google強大的工程團隊,會幫您將web content處理過 讓他們能配合3D Browsing來提供客制的3D Content呢!!

2. Brain Search
http://www.google.com/mobile/default/brainsearch.html

透過手機的天線來接收腦波的訊號,將人腦想到的Search Term直接輸入手機進行Search :Q

好 Kuso ~~~



3. GMail autopilot
http://mail.google.com/mail/help/autopilot/index.html
透過Gmail內您寄出的信件的溝通風格分析~
自動為您回信~

4. Google Code CADIE
http://code.google.com/intl/zh-TW/creative/cadie/
透過自然語言的描述,CADIE可以幫你用C++/PHP/Python/Java/...等語言產出您要的程式碼哦 :)

5. 在GMap 上 CADIE的地標
http://maps.google.com/maps/mpl?f=q&ie=UTF8&moduleurl=http://www.google.com/intl/en/landing/cadie/doc/panda-mapplet.xml&utm_campaign=en&utm_medium=mapshpp&utm_source=en-mapshpp-na-us-gns-mp



6. 在Google Earth 裡 也有
http://earth.google.com/cadie.html


---
以上~ 全為 Google 出品 :Q


閱讀全文...

2009-03-19

Chrome shortcut


可參考官方說明:

http://www.google.com/support/chrome/bin/answer.py?hl=en&answer=95743


閱讀全文...

2009-03-18

Google Chrome Next Beta Release...


Google Chrome Next Beta 可以下載來看看~ 目前最新Beta版本為 2.0.169.1

速度比目前release的stable版本快了 30~50%

也多加了 auto-scroll, form auto-filled, full page zoom, .. 等功能

比較奇怪的是,tab drag 的功能 多了一項,把tab拉到chrome視窗側邊時 可以有視窗並排的效果
(呃.. 這功能要幹嘛?... 好吧... 對照兩個網頁時 有一點小用吧)


閱讀全文...

2009-02-28

Google Apps Status Dashboard


Apps Status Dashboard 大致上就是: 針對google透過google apps提供的各項 service 提供目前及歷史的 healthy status 簡單報表及說明

不在google apps涵蓋範圍內的服務 不知目前有無類似的reporting機制

BTW, 因為google apps 設定的服務對象是在企業用戶

既然目的是要賣錢的 Service Level 的 Monitoring & Reporting 是相當的重要~

這樣的資訊揭露 算是必要的 也才可以對客戶有一個交待

未來 資訊應該會愈來愈多 愈細化~ 儲如 service availability, efficiency, ... 等更確切的指標 應該也會一一出來吧

雖然如此,一家公司~ 肯把這樣的資訊開誠佈公、讓所有的大眾知道 真的是不容易~ 拍拍手~

--


閱讀全文...

Google Chrome 防當機控制 ?!


雖說 Chrome 以 process per tab 的方式,將不同的tab isolate至不同的process

降低了因某 tab 的問題 導致browser crash 的機會...

但是... 今天... 我的確在windows的環境當中 用chrome... 然後... 當掉了

哈哈~ 可是 我覺的 這是因為 Microsoft 的問題 應該不是Chrome的問題才對 :Q

BTW, google 現在對功能的導覽影片 也有中文了耶~ 講的又慢又文縐縐的... 聽的還真不大習慣...


閱讀全文...

Google Tool Bar 6 Beta for IE / Google Tool Bar 5 Beta for FireFox (Google 工具列)


Google 推出了新版工具列的Beta版本,包含:
Google Tool Bar 5 for FireFox 的 Beta版本 &
Google Tool Bar 6 for IE 的 Beta版本

但是還是一樣沒有提供for chrome的版本

用chrome對我個人來講最大的困擾是~ 少了google tool bar 真的讓我使用上較不方便
像是,bookmark就無法像裝了google tool bar一樣容易存取/跨電腦分享
不過 目前這版chrome大概只是為了驗證新的 process per tab 的概念跟rendering&javascript enginge的速度吧...

BTW, 新版的 Google Tool Bar 有些新功能

1. 可以把 google gadgets加到tool bar的按鈕列~ 用起來 有些噁心~ 個人覺的呈現介面太小了 看不慣,不過 把一些小工具做成按鈕 隨時可以叫出來 又不用回到更噁心的iGoogle就能用~ 個人覺的還不賴~ 也很符合google想把browser/Web當作OS的企圖

2. 把chrome那一套搬過來: 新增tab時 會把常上的網站、最近關閉的分頁(tab)、最近新增的書籤 都呈現在新分頁的預設畫面中 --> 個人覺的這功能 還算ok用

3. tool bar 的設定,可以跨電腦 share 囉~ 就好像shared bookmark 一樣

4. Quick Search Box(QSB)功能: 要裝 for IE 的 toolbar 才有
在windows的工具上 出現了Google的按鈕,按個 Ctrl+Space就可以開始進行搜尋
(因為Ctrl+Space被佔用掉了 所以 我是用Alt+Space) 搜尋的東西除了網頁,還包含
本機電腦的應用程式~ 當然 免不了的 也會有搜尋的提示 以及 針對搜尋的結果可執行程式 or 打開網頁的功能。印象中 MAC OS X 的Finder 也有類似的功能,這功能 真的很優~ 透過google toolbar 完全把微軟OS變棒了 :) 哈哈...


閱讀全文...

2009-02-27

Goole Search, Gmail, Blogger... 相繼出錯~ Google 怎麼了 ?


Google 的產品品質 一向是讓人非常滿意~

不過 最近 好像頻頻出錯~

包含

2009/1/31 因為惡意網站的設定問題(malware filter, http://stopbadware.org/),讓google search出來的網站 都被標示上「惡意網站的標籤)

2009/2/24 Gmail outage, 聽說是設備當機?! 約二個半小時恢復正常

2009/2/27 上午使用Blogger時,發現 主頁資訊出不來,firebug show 出一些 javascript error
應該也是 google 出了什麼問題才對

其實,資訊系統出錯 在所難免 所以 我也不會像網友嘰嘲Gmail為 GFail.. 哈
反而覺的 google 還是有點人性的 :)
以後 系統出包,我們就可以把google的例子拿出來講 看可不可以擋掉一些炮火攻擊 哈哈..


閱讀全文...

2009-02-25

Google App Engine Billing (GAE, Google Application Engine 收費方案)


Google 去年四月推出的 Application Engine 服務

提供免費的運算資源供開發者佈署開發完成的程式供Web User使用

限額是每月不超過 500萬個 page view

今天在 app engine 的blog看到,GAE公佈了收費模式

文中提到~ 雖然目前提供限額的免費資源

不過 使用者的使用狀況可能太好了 使得 目前資源有不夠的狀況

未來,雖仍會提供500萬個page view的免費quota, 不過資源會在90天內做適度的調整
(一定是調小的啊...)

若要取得額外的Quota, 則需另外付費

下列是我目前用的免費帳號的 resource 分配狀況

依照google 的計價方式的話,1個app google 每天免費送你 7.035塊美金耶 :Q

聽起來還滿爽的唷 :) 呵呵...

依這樣的 Service Level, 一年大概二千六百塊美金, 折算台幣約九萬塊~

不用maintain 底層的infrastructure, 機房, 電力, 備援, ... 等有的沒的... 我想 這種價格應該算值得吧 :)

Resource Allocations:

Resource Budget Unit Cost Paid Quota Free Quota Total Daily Quota
CPU Time n/a $0.10/CPU hour n/a 46.30 46.30 CPU hours
Bandwidth Out n/a $0.12/GByte n/a 10.00 10.00 GBytes
Bandwidth In n/a $0.10/GByte n/a 10.00 10.00 GBytes
Stored Data n/a $0.005/GByte-day n/a 1.00 1.00 GBytes
Recipients Emailed n/a $0.0001/Email n/a 2,000.00 2,000.00 Emails
Max Daily Budget: n/a



所以囉~ GAE後台的管理介面 就多了付費設定這一項 :Q



資訊來源: http://googleappengine.blogspot.com/2009/02/new-grow-your-app-beyond-free-quotas.html


閱讀全文...

2009-02-17

Google Chrome comic - Chrome設計的背景


Google 也出漫畫了哦: Google Chrome Comic

Google委託了Scott McCloud這個畫家,透過與20多位google engineers的interview

用漫畫的方式,呈現出 chrome發展的背景以及重要的設計

若即早報名今年的Google I/O活動,主辦單位會送你一本hard copy 哦 :)

以下是我從這本漫畫看到的一些重點:

* 因Web application日漸普及,Browser也變成一執行application的重要平台,有重新發展以因應需求的需要

* 有別已往整個browser在OS看來是single process的設計
chrome 是採 multi-process 的架構,即一個 browser tab 為一單一的process
整個browser不會因為單一tab crash掉,而整個browser都垮掉

* 採用 WEBKIT opensource rendering engine (與 Safari相同)
提升頁面處理效率

* garbage collection 更有效率
過往single-process model, 在關閉單一Tab時仍可能有部分resource沒被釋放掉,
由於 memory fragementation的關係,在另開新tab時 因為剩餘的address space不夠
仍需再allocate新的address space供該process使用,久而久之就算把tab關掉 也無法解決
browser佔用大量resource導致系統變慢的可能
筆者不論在 IE/Firefox 都真的有這樣的經驗,最終 只能把整個 browser關掉、重啟來解決
Chrome 的 multi-process的model 每個 tab 都是獨立 process 在關閉tab時 resource是完全釋放的

* 每個Chrome Tab 所花用的 cpu/memory 都可透過其 chrome task manager來檢視其資源使用狀況,更容易找出來執行效果不佳的web site為何

* 透過大量的設備及page rank資料,進行涵蓋面廣且抓到重點web site的自動測試
以確保chrome的品質

* 採 V8 javascript virtual machine 提升 java script 處理效率
V8為 位於丹麥的google 團隊發展,並有 opensource 供它人使用

* V8對javascript 的處理,採用 dynamic code generation的技術,將java script compile為
machine code執行,更快、更有效率
(有別一般 interpret式的 java script engine, 每次要執行 javascript時 都要重新interpret一次)
另,有別過往javascript virtual machine 對 garbage collection 採的 conservative garbage collection機制,因java script都被v8 轉成machine code了,故可對memory使用有精確的常握,
故可採用 precise & incremental 式的garbage collection, 讓記憶體的回收更有效

* OMNIBox 做為 URL 的輸入列,但又不同於過往的URL Bar
除提供url auto-completion功能外,亦會依user的瀏覽歷史 做出類似搜尋+字詞提示的功能
假設,今日我瀏覽過一個汽車網站,我也許只要在 OMNIBox內打上 C.. 就會出現該網站的URL..

* NEW Tab的處理
不同於browser的home or 空白頁設定
Ghrome依 user 在 OMNIBox的輸入及瀏覽歷史,在 new tab 內會呈現出
最常光顧的站台 & 搜尋供user直接點選

* 提供privacy mode(無痕模式)
即,提供一個readonly 的瀏覽環境,google 會在該chrome tab(process)關閉後清除所有資料
(包含 cookie, brows history....)

* 針對 malware / phishing site 的處理
- SANDBOX設計 讓browser被攻陷的機會降低
- 持續自動更新惡意網列表

* Google Gears (Opensource)
為一Browser extention的API,可擴充 browser能力(含 chrome)
以提供更進階的 web application所需
當然,google 也想讓這個東西 變成一個標準
那麼,未來的 web app 與傳統跑在os上的app 的距離會日漸縮小

* Google Lives on the Internet --- google 也希望透過 OpenSource 的無私精神
釋出上述多項技術的opensource 供研究發展 讓 Web 的應用能快速進步

--
以上~ 儘量寫囉 應該也是有不少寫錯的東西啦 :Q


閱讀全文...

2009-02-14

Google Map - Street View 功能


Google 的街景圖示做的真的太細太屌了啦 :)

這是 Google Map從幾年前開始的計劃

早先的 Google Map 先是有衛星圖、接著 加入國界、地區街道標示、地圖後...

更恐怖的這個街景圖是 google 用車子 沿街拍出來的

最早只有美國部分地區有 現在美國應該已經做全了

日本也有很多地方的街景都拍好了 也在google map 上可以看到

台灣則是預計今年會開放這項服務 (這禮拜一 剛好在看到google street view的工程車在信義路上拍 我還故意在他後頭停留了一下... :) )

anyway, 既然日本拍好了 我也去日本玩過 就去找了一下當時的照片...

我只能說 google 太強了... 看看下面的對照你就知...

1. 小樽運河旁-Google 版
google map link


MinChuan比對版:



2. 小樽運河旁-Google 版

這裡是小樽運河,三點鐘方向那間小木屋是 小樽觀光案內所

MinChuan比對版:


一群高中女生班遊吧~ 在小樽運河旁 被我偷拍 :Q

3. 小樽郵局-Google 版



MinChuan比對版:



4. 六花亭 北果樓 -Google 版
google map link


MinChuan比對版:



這兩家賣的菓子很有名哦~ 我也有買說 ;)

------------------------------------------------------------------------------------------------
Google Car 長這樣 (引用自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52744)


閱讀全文...

2009-02-12

Google Gadgets 開發介紹


Google Gadgets API 目前提供兩個版本
新的版本使用 gatgets.* 這個 namespace,主要看起來 是加入了 OpenSocail 的功能
舊的版本使用 _IG_ 這個namespace

下列是一些開發的小要點:

A. Gadgets 組成

Gadgets的開發之所以很簡單,是因為 Gadgets只需用一XML文件來描述所謂的Gadgets Spec.
即可完成 Gadgets的開發,在Gadgets Spec.中 除了透過XML 宣告一些屬性供Gadgets Container參照以決定Gadgets的重要特性外(如,這個Gadgets的一些user偏好屬性、tabs的支援、標題作者資訊...等等),再來就幾乎是 html + javascript(AJAX) + css 的開發了

下列是一個Gadgets Spec XML 的長像...



B. Gadgets內的程式碼來源 主要是由 content type 這個attribute所決定

* Content type = html 時
- 將 html/javascript/css/...等直接寫在 gadget spec. 內 (該XML檔案)
- 只能包含 body 內的東西 不含 head/title...等外層element
- google 建議使用這種,此種做法 gadget 除在 iGoogle可用外,其它support gadget的container亦可使用(如, Google map, Orkut, YouTube, ...)
- 內含的 html 要用 CDATA 包起來


* Content type = url 時
- gadget 的血肉,是透過 url 去參照另一個網路上的html文件
- 只能在 iGoogle中使用

C. 使用者偏好設定

- 透過  可定義gadgets的偏好設定選項,目前提供 bool, list, string, enum等型別
只要在 gadget spec 內定義好,屆時佈署於gadgets container時,gadgets container即會render出
這些偏好選項供user設定,並可被 gadgets的主體程式所參照引用。
- user preference可設成share,即 可透過這個特定 在不同user中 share資訊
- 由gadgets container來管理/儲存 針對各別gadgets user的 UserPref設定,開發者無需介入處理

D. 佈署及安裝
- 佈署: 將撰寫好的 gadgets spec (一個XML檔案) upload到internet上的任何一處即可
- 安裝: 使用者在Web Container上,新增一gadgets並給定該gadgets spec的 URL即可完成
E. 測試 & 除錯
- 因為deploy只是一個upload xml 的動作,所以我是隨便找一個web container(即, blogspot)來測試開發出來的gadgets
- 可利用firebug之類的browser addon 來進行 gadgets的除錯 (通常是 javascript 的問題)

F. 範例
寫了一個簡單的 Feed Reader gadgets,可透過 UserPref來設定抓取的 feed lists URL
並將Feed內項目的 title, link, summary 資訊show出

Gadgets Spec(source code)置於: http://minchuan.wang.googlepages.com/MinChuan_RSS.xml
呈現面如下:



Reference:


閱讀全文...

2008-12-28

Introduction to Google Apps


今天閒來無事 想說 來研究一下 GAE(Google Application Engine, http://code.google.com/appengine/)

其實,GAE 就是 hosting 的概念,由 Goole提供web computing related resources, 讓end-user開發的程式可以deploy在上面,目前支援由python開發的程式,並且 也有google proprietary的db可以供使用哦~

不過,沒先看GAE 倒是先找到了一個叫 Google Apps的東西(http://www.google.com/apps/intl/en/business/index.html)

這個東西的話~ 就是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的概念,google提供給組織層級的service(例如,email, calendar, docs, chat, sites...)

說白一下,假設 現在我開了一家公司,但是 我不想維護公司自已的 mail server 及其它應用系統,但是 又想讓我這家公司的員工 都有自已的email帳號 如 xxx@chuan.com、個人的網頁 如 xxx.sites.chuan.com 這怎麼辦 ?

google 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服務(有免費版 及付費升級版)

做法很簡單

1. 先到 google apps 去申請使用,過程中 會問你組織的 domain name為何
我的例子是用 minchuan.co.cc
2. 接著 google 會要你去證明你是 minchuan.co.cc 這個 domain 的 owner
證明方法很簡單,只要在 minchuan.co.cc 這個domain下面,加一筆 cname record 指到google 即可(google 會有一個類似驗證碼的機制來 mapping這些設定,以我的例子 google叫我加了一筆 google4e740b3f14f0a2b7.minchuan.co.cc 的 dns record 指到 google),透過這方式 可以確認 你的確是這 domain 的 owner

Domain Name Type/Pri Value
-------------------------------------------------------------
google4e740b3f14f0a2b7.minchuan.co.cc CNAME google.com

3. 上述確認後,接下來如果你要讓 google 提供你 mail service
一樣,只要在 minchuan.co.cc 的 dns record 裡面,加上數條google 提供的 MX record記錄,這樣 以後寄到 xxx@minchuan.co.cc 的信 都會因為這些 MX record 的關係,寄到 google 的 mail server 以下是 MX 的相關設定

Domain Name Type/Pri Value
-------------------------------------------------------------
minchuan.co.cc MX 1 aspmx.l.google.com
minchuan.co.cc MX 5 alt1.aspmx.l.google.com
minchuan.co.cc MX 5 alt2.aspmx.l.google.com
minchuan.co.cc MX 10 aspmx2.googlemail.com
minchuan.co.cc MX 10 aspmx3.googlemail.com

4. 另外,也有考慮到讓你組織的各個用戶 用比較「公司化的domain」來登入google的服務
例如,你想讓user以 http://mail.minchuan.co.cc 來登入他們的 web mail及其它服務時
(default google 是提供這種網址: http://mail.google.com/a/minchuan.co.cc )
若你加了下述的 dns record,就可以讓 user 以這樣的 url 來登入使用服務

Domain Name Type/Pri Value
-------------------------------------------------------------
mail.minchuan.co.cc CNAME ghs.google.com

5. 以上~ 還滿不錯的 適合小公司來使用

6. 附註: 目前我是使用 www.co.cc 提供的 dns 服務
他可以讓你擁有一個 domain 並且管理該 domain 下面的 dns record 哦~
BTW, 這個服務 好像有點不穩 ><~


閱讀全文...